数字模型开启司法救助“快车道”
“感谢永宁县检察院的救助,帮我们渡过了难关,女儿现在的状态比之前好多了。”9月28日,王某在电话回访中动情地对永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说。
晓晓(化名)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,原本就存在智力障碍,遭受犯罪侵害后,身心受到严重创伤,急需康复训练、心理干预及治疗。永宁县检察院通过多元化司法救助监督模型定期筛查案件时,发现了这一线索。经研判、调查、审核,仅用9天时间,该院就为晓晓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。
在传统司法救助工作中,案件线索的发现主要依赖人工排查,检察干警需逐案翻阅卷宗、比对信息,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遗漏线索。针对这一痛点,永宁县检察院聚焦刑事案件人身伤害被害人这一重点救助群体,创新应用多元化司法救助监督模型,定期对审查逮捕、审查起诉环节中的故意伤害、故意杀人、交通肇事、性侵等案件进行排查,精准筛查因案致伤、致困的被害人。该模型预设多项筛查条件,包括造成重伤或死亡案件、性侵类案件、实际财产物质损失达3万元的案件等,并依托数字技术,对检察业务系统内的审查逮捕、审查起诉、已提起救助案件,以及妇联、残联、民政等部门的困难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和多维度筛查碰撞,通过交叉比对案件信息,实时生成高匹配度的线索清单,极大地提高了筛查质量和效率。
在办理晓晓司法救助案时,检察官通过多元化司法救助监督模型筛选到线索后,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,安排专人走访调查,全面核实晓晓的精神状况及家庭情况。同时,积极对接残联等部门,调取晓晓的残疾等级等社会救助情况,进一步确认其救助需求,最终帮助晓晓申请到了1万元司法救助金。
救助金发放后,办案检察官根据晓晓的实际情况,积极联合残联,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,帮助其掌握日常生活技能,学会如何保护自己,并协调为其提供岗位培训及就业帮扶机会,助其逐步走出心理阴影,融入社会。
据了解,多元化司法救助监督模型运行以来,永宁县检察院已成功筛查潜在的司法救助线索15条,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件,有效提升了司法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,切实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(首席记者 王潇翊)